物理處理方法——篩濾
物理處理方法主要用于分離廢水中的懸浮物質,常用的方法有:重力分離法、離心分離法、過濾法以及蒸發結晶法等。該方法最大的優點是簡單、易行,并且十分經濟。
一、篩濾
篩濾是去除廢水中粗大的懸浮物和雜物,以保護后續處理設施能正常運行的一種預處理方法。篩濾的構件包括平行的棒、條、金屬網、格網或穿孔板。其中由平行的棒和條構成的稱為格柵;由金屬絲織物或穿孔板構成的稱為篩網。其中格柵去除的是那些可能堵塞水泵機組及管道閥門的較粗大的懸浮物;而篩網去除的是用格柵難以去除的呈懸浮狀的細小纖維。
圖8-1 人工清除污物的格柵
根據清洗方法,格柵和篩網都可設計成人工清渣或機械清渣兩類。當污染物量大時,一般應采用機械清渣,以減少工人勞動量。
(一)格柵
格柵是由一組平行的金屬柵條制成的框架,斜置在廢水流經的管道上或泵站集水池的進口處,或取水口進口端部,用以截留水中粗大的懸浮物和漂浮物,以免堵塞水泵及沉淀池的排泥管。格柵通常是廢水處理流程的第一道設施。
格柵本身的水流阻力并不大,水頭損失只有幾厘米,阻力主要產生于篩余物堵塞柵條。一般當格柵的水頭損失達到10~15cm時就該清洗。
截留在格柵上的污染物,可用手工清除或機械清除。目前許多廢水處理廠,為了消除衛生條件惡劣的人工勞動,一般都改用機械自動清除式格柵。人工清除污物的格柵見圖8-1。
格柵按形狀可分為平面格柵和曲面格柵兩種,按格柵柵條的間隙,可分為用粗格柵(50~100mm)、中格柵(10~40mm)、細格柵(3~10mm)三種。
新設計的廢水處理廠一般都采用粗、中兩道格柵,甚至采用粗、中、細三道格柵。我國目前采用的機械格柵的柵條間距大都在20mm以上,多采用50mm左右。機械格柵的間距過小則易使耙齒卡在格柵間。機械格柵的傾斜度較人工格柵的大,一般為60O~70o,采用電力系統或液壓系統傳動。齒耙用鏈條或鋼絲繩拉動,移動速度一般為2m/min左右。
圖1所示為履帶式機械格柵的一種。格柵鏈條作回轉循環轉動,齒耙固定在鏈條上,并伸入柵隙間。這種格柵設有水下導向滑輪,利用鏈條的自重自由下滑,齒耙在移動過程中將格柵上截留的懸浮物清除掉。
圖1 履帶式機械格柵
(二)篩網
篩網主要用于截留尺寸在數毫米至數十毫米的細碎懸浮態雜物,尤其適用于分離和回收廢水中的纖維類懸浮物和動植物殘體碎屑。這類污染物容易堵塞管道、孔洞或纏繞于水泵葉輪。用篩網分離具有簡單、高效、運行費用低廉等優點。
篩網過濾裝置很多,有振動篩網、水力篩網、轉鼓式篩網、轉盤式篩網、微濾機等。不論何種形式,其結構既要截留污物,又要便于卸料及清理篩面。
圖2為一種水力回轉篩的結構示意圖,它由錐筒回轉篩和固定篩組成;剞D篩的小頭端用不透水的材料制成,內壁裝設固定的導水葉片。當進水射向導水葉片時,便推動錐筒旋轉,懸浮物被篩網截留,并沿斜面卸到固定篩上進一步脫水;水則穿過篩孔,流入集水槽。
(三)篩余物的處置
可將收集的篩余物運至處置區填埋或與城市垃圾一起處理;當有回收利用價值時,可送至粉碎機或破碎機磨碎后再用;對于大型系統,也可采用焚燒的方法徹底處理。 |